文 | 来源·网络来源 衡阳汽车网
整体花费:210元(不算逆变电源)效果:就价格来说绝对超值的效果提升。
技术难度:很低,只要有初级的接线能力,工具仅限剪刀、电工胶布等。当然如果能借助电烙铁和热缩管,工艺会更好。
缺点:会占用后排空间,后座变成两座
合适的多媒体低音炮居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派力奥的音响自从改为惠威C1000套装以后,虽然对原车音响的音质有了较大提升,但总体提升仍停留在高频和中频上。不知道是因为惠威单元本身低频有限,还是派力奥前门的音室容积与喇叭本身不匹配,总之更换以后的低音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朋友的派力奥没有像我这样动大手术,而是仅仅添加了原厂高音和后喇叭,但整体低频效果甚至超过我这套系统。另外,虽然当时更换惠威单元的时候,特地挑选了知名的“新城子昂”进行,但仍然存在大动态时,由于低频过重而引发门板共振的问题,因此也无法通过主机对低频的提升来获得更好的低频效果。日常听音的时候,不仅不能将主机的低频进行提升,反而要衰减“1”-“2”才能将音量开大,获得足够的声压值。这样一来,整套系统的瓶颈就卡在低频上了,由于缺乏低频力度,虽然在中高频范围惠威表现超群,但总体听音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飞利浦MMS166的后置散热装置绝不是摆设
说到这里,熟悉音响的车友应该能发现,加装低音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数次逛玩汽车音响店以后,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低音炮的品质参差不齐,即便是在现场听着还不错的低音炮,也很难保证在车内获得良好匹配。而好的低音炮价值不菲,一旦装车以后不令人满意,损失比较大。二来市售的低音炮,特别是低频效果良好的低音炮,体型都很大,需要占用后备箱空间,这对于小派有限的后备箱空间来说有些得不偿失。而且这种在后备箱发声的方式,并不利于发挥低音炮的音效,总体仍然会表现较闷,与前端频点的结合不佳。而市售体型较小的低音炮,往往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很难提起购买兴趣。曾经在汽车用品展上看到一款备胎式低音炮,刚开始感觉不错,但仔细分析以后被否决,原因是同样会严重影响后备箱的使用,并且价格虚高严重。
220V逆变电源是必须的,装配后可以安放在这里
那么现在我对于低音炮的需求已经渐渐清晰——体型不能大,最好不要在后备箱布置,做工和质量良好,当然最重要的是低频表现优异。而对于多数人要求低音炮必须有强劲功率的需求,我并不是很看重。汽车的车内空间狭小,只要单元或箱子的灵敏度不至于太低,有个10瓦左右的功率是足以提供车内乘客足够的声压值的。我曾经玩过DIY家用土炮音响,对于家用音响来说,只要音箱的灵敏度不低于89DB,哪怕10瓦RMS的功放,也能获得相当不错的声压值,何况在汽车这个比房间小无数倍的小空间呢?由于车用配件市场基本上都走入大功率大声压的误区,因此只要工艺质量稍好的组合,一来价格高,二来体积大,因为它需要配8寸以上的大喇叭。而且车用配件市场现在仍处在比较混乱,价格不透明的阶段,各大品牌良莠不齐,名牌产品则价格虚高到让人难以理解的承度,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竞争的结果。那么是不是应该把目光转到别的领域呢?毕竟音响这个东西是相通的。看着我车上早已配好的220V逆变电源,我开始把选择对象瞄准了家用音响。
音源直接从后喇叭引,不会影响效果,但一定要注意相位,千万不可接反
常规的家用音响是不可能的,一来体积巨大,二来同样存在因为竞争不够激烈而导致价格不合理。国内的哪个行业价格最透明?那当然是IT!众多的经销商通过IT168之类的知名网站或者联合商情之类的纸媒体的报价,已经将价格打到了底线,在这里,是不允许暴利存在的,因此买此类产品的价格风险最小。IT行业的音箱自然就是多媒体音箱了,而其中最占主流的2.1产品,恰好可以满足我这一需求——产品的最主要成本都投在这个超低音上。接下来是痛苦的选择过程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音响的品牌和型号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过好在这类产品因为是与IT沾边,因此在数据方面和评测内容方面信息量非常全,可以在网上进行大量的前期筛选。首先我通过将家里用的后导向的低音炮(音箱的导向孔安装在音箱的背面,与喇叭面不在同一平面)在车上实验,否决了后导向的音箱,因为在车内狭小的空间,很难摆放,既要照顾前面喇叭的发生,还得使其后部有足够的空间来传输谐振低频。而在车内的反复实验摆放,最终选定了后座中央的地板处。在此处的好处是不会遮挡任何视线,而且可以通过前排座椅的调整固定,这对于车内物品的摆放是非常重要的。之前考虑过放在后座后面的,这样会遮挡后风挡视线,过弯的时候也会出现滑动带来危险,后来也曾经考虑购买下场型的音响放在后排座椅中间,充当中央扶手,但仍然因为固定的问题被否决。
接完线以后的背部状况
这样一来就基本上确定了音箱的需求:深度不能超过20厘米,也不能短于15厘米,因为这个尺寸可以让前排座椅刚好将其卡在前后座椅之间。这个数值与驾驶员的个头有关,因为个头矮小的人,前排座椅会靠前调整,那么音箱的深度可以更深,反之个头较高的驾驶员,这个深度应该更浅。至于高度和宽度没有严格限制,当然是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越小越好——毕竟车内空间是很宝贵的。根据这个需求,我在网上搜索到了不少符合条件的产品,品牌包括冲击波、创新、飞利浦、漫步者等等,然后进行现场试听,最后选定了飞利浦的MMS 166这款比较经典的多媒体音箱。
车内走线可以直接压入坐垫接缝内,看不出来
通向后备箱可以从这里走,同样非常隐蔽
采用这种音箱,自然只能DIY了,估计没有一家音响改装店能提供这种服务,因为他们也从来没有这么做过。我是忌讳给车动手术的,一切以不动原车设备为第一优先级。装惠威喇叭遗留下来的门板共振问题让我至今耿耿于怀,这还是新城子昂的功夫,换了我自己岂不更糟糕?电源问题很好解决,因为有220V的逆变电源,关键是音源。刚开始是打算从主机引线的,看了一些论坛的改装体会以后放弃,派力奥的主机拆卸麻烦,而且取音源也是问题。此时我想到了后喇叭,因为音箱的输入阻抗是非常高的,如果接入前主机功放的后级,把前主机的功放电路当作前级,也是可取的,虽然音质会受一定影响,但会大大简化接线工程。于是我接了一根2米多长的音频线,一端插入后喇叭的接线柱,然后将线压在座椅边缘下就行,安装完成以后根本看不到走线情况。由于低频是没有指向性的,多数音乐的低频都会同时等量的在左右声道体现,因此只需接入一个声道即可。而音响功放的输入阻抗远高于后喇叭阻抗,不会影响左右声道的平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相位的准确,一旦反相,低音会成倍递减!而音箱整体的安装部位是事先想好的,通过前座卡在后排座椅中间,非常牢固。需要提醒的是,这款音箱的发热量很大,需要让后部的散热器有足够的通风散热空间,直接卡在前后座之间会让散热器包裹于后坐垫下,会使散热器非常烫(实际测试过,烫手)。我的解决办法是用一块薄的散热器垫在后部,其实普通的铁片就行,我是因为过去玩土炮攒过一些散热片,所以索性废物利用。
这款低音炮的发热量不小,一定要注意散热器的散热通风
安装后在后座的位置及占用空间的情况
接通以后试听,效果不令人满意,主要问题是低频下限过高,也就是低音炮的谐振频率过高,基本上听不到明显的超低音。除了听迈克尔的DANGEROUS这类本身低频很高的迪曲以外,普通的流行音乐里那种超低音很难表现出来,真个低频都在70赫兹以上的频段回想,虽然感觉低频量很大,但听着很不舒服。失望之余开始琢磨调试低音炮。由于低音炮发出的是150赫兹以下的纯低音,因此功放电路基本无需改动,主要问题是声学系统。MMS 166采用的是二级谐振设计,低音单元内置,然后前端通过谐振室以后,声音从导向谐振孔发出。原厂因为是定位在房间使用,需要较高的效率,因此导向孔的匹配是偏向提升效率来设计的。加上普通多媒体音响主要与卫星箱匹配,并不追求过多的超低音,因此对于谐振频率的降低没有刻意追求。在效率和谐振频率方面,原厂音箱更偏向前者,这显然与我的诉求是相反的。我需要较低的谐振频率,而不需要更大的效率,因为我对声压的要求并不高。对于这种二级谐振的低音炮来说,降低谐振频率其实非常简单,直接加长导向孔管道的长度即可。直接更换导向孔并不明智,一来会影响整体工艺,二来过长的导向孔伸入箱体内部,不利于发声。因此我采用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办法,直接在导向孔外部接一根管子,如果找不到合适匹配的管子,用硬纸板窝一个也可以。因为整体功率值小,喇叭单元的冲程和产生的气流都有限,一般不会因为结合不严密等问题产生气流噪音。我反复用大声压测试过,没有出现这类问题。导向孔的长度可以用多种音乐反复调试,但要求精度并不高,一般延伸出10厘米左右即可。
必须经过调试,才能获得满意效果,我是通过一个小药瓶来调整导向孔的长度的
总结
这套改装方法,是一种看重性价比的改装方法,适合不打算花多少钱,来获得不错的低频音质的车友尝试。它的声压值很有限,但满足日常驾驶的听音量绰绰有余,只是在你需要打开车门向别人炫耀的时候,才会体会到声压不足的尴尬。这种安装方法会占用后排空间,不适合后排经常会坐3个人的车友采用。本文只是提供一种思路,除了派力奥,其他车型,特别是A0以下的小车,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具体的音箱选择和走线,则要根据具体车型而定。如果你的车就是派力奥,又觉得这套方法不错,不妨就按照我的选择去做吧,因为我可是花费了很长时间最终遴选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