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衡阳汽车网

编者按:在每年一度的315消费者的权益日到来之际,本文就针对汽车市场常见的一些消费圈套和欺骗手段作一个大曝光。希望大家在购车时,能多一个心眼,尽量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让购车真正成为明明白白的快乐消费。 

    圈套1:货源紧张加价卖 

    加价行为在以前非常普遍,而现在因为竞争激烈,汽车消费信息透明度增高,大部分商家已经不采取这种手段。不过一部分热销或关注度极高的新车上市时,因为供求问题,往往导致汽车经销商借机加价。

汽车图片

有货也说无货,加价没商量

    应对办法:对于这种加价行为,消费者一定不能助长其气焰,退订是最好的处理办法。现在市场上同级别的竞争车型这么多,何必要为了所谓的新车或热销车去付出本不应付出的购买成本呢?如果坚持要购买这车,除了等待以外,还可以找一些信誉较好的二级经销商或4S的熟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价。 

    圈套2:优惠礼包诱人招 

    目前很多汽车厂商和经销商采取了优惠送装饰的所谓大礼包行动。动辄是数千元的礼包送出,弄得广大消费者不知所措。优惠装饰礼包虽然看似比较诱人,但其中送出的产品却并非物有所值。比如太阳膜,最便宜的只要100多元就可以买一套。而真正品牌质量有保证的太阳膜,市场售价大概从800多元到数千元不等。而经销商所赠送的所谓数千元装饰大礼包,绝大多数价值也就几百元,完全可以说是忽悠你没商量。 

    应对办法:如果是厂家的送礼包行为,从笔者的了解情况来看,号称5000元的大礼包,其真实价值应该在2500-3500元之间。质量只能算说得过去。如果同样价值礼包由经销商送出的,那么其真实价值大概就只有1500-2500元左右了。聪明的消费者一般会尝试要求折现金,而经销商也基本上都会同意的,但能折多少,就要看您怎么与经销商周旋啦。总之就是要明白一点,不要轻易相信经销商送出的大礼包,能给折现金无疑才是最实惠的。 

    圈套3:二级经销玩花招 

    一般在4S店下面都存在着众多的二级经销商,用北京话来说,这叫“拼缝儿”。这“拼缝儿”的学问可大着呢,一般二级经销商从4S那儿提车都有折扣,这个折扣多少得看二级经销商的资质或人际关系,最主要还是看销售量。有的不法二级经销商为了牟取利益,往往会勾结4S店,将问题车或者有瑕疵的新车卖给消费者。等到消费者发现质量问题,4S和二级经销商往往把用户当皮球一样推来推去,消费者苦不堪言。这时才后悔当初不该为了节省购车费用找二级经销商。其实问题不是出在销售渠道,而是其中早就有了一个圈套等你来钻。 

    应对办法:尽可能多地在4S和二级经销商之间了解价格信息。待摸清楚其中的差价后,尽可能到厂家指定的4S店买车。就算要到二级经销商处买车,也要对车辆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出厂日期,使用情况,是否能有更多的备选车型等等。千万不要相信“最后一台车,再不买就没了”这样的话,那很可能为质量问题付出更大代价。 

    圈套4:低配无车高配加价 

    针对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不少经销商会公开打出某某车最低多少钱的广告用以吸引套牢消费者。等到消费者到店之后被告知:那个价钱的车已经断货了,一些消费者不得不转而买更贵的车款。 

    应对办法:在购车前,消费者应根据手头资金情况,多了解该车型不同配置的价格情况。万一碰到经销商有价无车的情形,一定不要着急选购,而是要多跑几家经销商了解情况,最后方能得到较为优惠的售价,切忌心急不冷静的购车行为。 

    圈套5:明送保养暗中捣鬼 

    现在不少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都打出了买车送保养的举措用以吸引购车消费者。但明送保养,暗中却有不少花招。比如某厂家公开承诺某车型买车就送20次保养,但由于新车第一次保养都是免费的,因此送的20次,实际就成了19次。而且送的保养只是机油+机滤+工时费,并不包含其他的保养项目。
还有的经销商承诺的免费保养就更缩水,只对机油和机滤免费,工时费却要照收不误。还有的车型换机油需要4.5升才行,但经销商却拿出3.5升的机油。剩下的1升机油竟然要车主买单。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多出了不少冤枉费用。 

    应对办法:参照欲购买汽车使用说明书,询问经销商送保养的具体情况。然后双方签订一份保养协议,根据协议来让经销商履行承诺。这样一来,可以防止送保养中的猫腻。 

    圈套6:预先装饰骗你买单 

    现在不少商家采取先进行装饰再抬高车价,就好比房地产行业中的精装修房。装饰的手段无非就是先将地胶、太阳膜、座套、真皮、香水、倒车雷达、车载DVD和防盗器等预先装饰好,然后就设下加价圈套。至于加上的东西有多少成本,恐怕无人知晓了。 

    其实这些经销商就是利用消费者不熟悉汽车装饰市场和怕麻烦的弱点来蒙骗,一个全套装饰做下来,可能经销商就花了2000元不到,但加价给顾客,甚至可以做到七八千元。有一次笔者和一些经销商聊车,他们的座椅套是“抹布”,真皮不过是“真的假皮”,其中的暴利,可想而知。 

    应对办法: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买裸车回来自己再做装饰。 
[2]下一页|
    圈套7:是试驾车翻新当新车卖? 

    很多经销商往往将新车当成试驾车给客户试驾,或者干脆用新车当自己的交通工具,更有甚者使用出了车祸的新车修理翻新后,又当“新车”卖给不懂汽车的消费者。有的消费者还知道在买车时看看里程表,然而殊不知JS们在此之前已经将里程表转感器的插头拔掉了。这样一来,如何区分新“旧”车就成了一个难题。 

    应对办法:首先请有经验人士察看轮胎磨损情况,如果磨损看不出来,也可以察看刹车盘的磨损情况,新车的刹车盘不光滑,有些刮手,而用过一段时间的刹车盘会光亮平滑而且有一些划痕。其次就是将汽车顶起,参看汽车底部,包括排气管的锈蚀情况,机油壳是否漏油,水箱是否漏水等等。还可以检查空调出风口格栅内部的灰尘情况。 

    圈套8:库存车当新车卖? 

    这也是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不熟悉车型和新老款车型的区别采取的常用欺骗手段。 

    事例:谭先生在春节前购买了一款某合资品牌的SUV,跑了两千多公里后,发现车身内部底盘包括发动机多处有锈迹产生。新车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打听才知道是经销商将库存多年的老款车当新款车卖给了他。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了消费者。最后谭先生利用一纸购车合同让经销商不得不退车了事。 

汽车图片

   库存车让人着实头疼

    应对办法:首先要了解你要购买的车型的新款和老款的区别,包括外观、內饰和配置。然后在购车合同中要注明所购的意向车型,以此作为和经销商的约定证据。如果遇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拨打厂家的400服务热线投诉,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权益。 

    圈套9:保修应具体到小部件 

    一般消费者购车都会问及保修年限,经销商一般只是会答复*年*万公里的保修期。其实中间还有许多学问。对于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大件的保修,国内车厂的保修期都基本一致。但对于小件的保修,如离合器、车内饰塑料和密封橡胶件等,很多厂家的保修期只有短短几个月。如果过了期限而发生损坏,就得消费者自己花钱来处理。 

    应对办法:仔细阅读汽车使用说明书关于保修的条款,也可以问询400售后电话。如果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如果维修站点不能修理好,那么就应该以字据或照片等形式作为过保修期后的证据,否则一旦被拖过了正常保修期间,将给消费者的保修带来麻烦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圈套10:片面炒作,喧宾夺主 

    现在不少经销商为了销售产品,不惜大张旗鼓地为产品吹嘘卖点,厂商更是不遗余力。什么“6碟CD、真皮座椅、炮筒式大灯……”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花了个低价买了一款高档车。而实际上,决定一款车的价值的还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核心部件,那些华而不实的宣传只不过是蒙蔽消费者双眼的噱头。 

    应对办法:购买汽车就应该关注其核心的性能和安全性。比如是否为前后碟刹?是否带有ABS+EBD?发动机性能是否先进是否节油?这才是最值的消费者关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