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本站编辑

于2010年12月23日正式宣布实施的北京交通治堵新政,将从六大方面着手治理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一、“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二、北京市仍将继续实施“每周少开一天车”尾号限行措施和黄标车限行规定;三、《北京市非居住区停车价格调整方案》将于2011年4月1日起正式实行,停车收费调整计时单位由原来的半小时改为15分钟;四、编制实施《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规划》,确保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公共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五、北京将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加快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编制完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加密规划;六、改善自行车步行出行条件,北京将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以上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3万个以上车位的驻车换乘停车场,在地铁沿线规划建设自行车服务系统。
无论4S店“被动”还是“主动”放下高姿态才是出路

  “北京的这个‘限制购车’出手太狠,就算要限制,也应该是采取适当限制,而不是把80多万的购车需求一下缩减到20多万,一下子压缩了70%多的市场需求。”苏晖认为,这次出台的“遗上牌”政策不仅会让北京市现存的420多家4S店、6家新车市尝7个二手车市场面临经营困难,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半的经销商会逐步被淘汰,而且还会将北京本地的销售压力转向周边其他一些省市,冲击周边的汽车销售市常

  由于北京市场购车需求“强制”缩水,对于部分实力雄厚的4S店,那么会将目光转移到周边像天津、河北、内蒙、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市,去冲击这些地方的汽车销售市常对于真正需要购车的北京市民,特别是在北京发展而受购车限制群体,去周边地区买车也将成为他们新的选择方式,实际购车潜力并不会因为一个“地区限令”万全而退。

  对于汽车维修保养来说,“限购”新车后,汽车的维修和保养更是有着一种“唇亡齿寒”的悲观情绪。新车增长显著减少,稳定增长预期将大打折扣,各4S店集团对于未来4S店盈利能力心存疑虑。

  其实,4S店一直取于整车市场与后市场的夹缝中,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上面有来自整车厂商的销售指标压力,下面有来自后市场对客户的蚕食与售后服务市场的争夺。无论是后市场经销商还是4S店,所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客户群体——有车一族。在面对整车销售压力之下,要保持生存的权利,无论4S店是出于“被动”还是“主动”,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必须放下高姿态,主动加强与后市场实力企业沟通与协作,找到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出路。暂且不说再展往日雄风,那也可以为将来的转型做足准备。4S店难道就一定要以卖车为主吗?不如换个思路,将4S店的汽车精品、汽车维修保养做强、做大,虽然不像卖车所得来得那么直接那么爽快,或者说没有从事汽车销售那么高雅那么优越,但是,这也不失为一种4S店保存实力、再续经营的有效策略。一直向前大步跃进的4S店也正好借此北京治堵新政实施放缓脚步,审时度势,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与途径。也许,抓住了汽车后市场,就看到了未来。

  汽车用品企业进入4S店渠道2011年成最佳时间窗口

  最近两年,“4S店专供”成为汽车用品企业乐此不疲而追求的一个经营方向,并以此作为向外界炫耀一项资本。因为,业内人士都非常明白“4S店专供”将意味着什么。但是,谁又能真正进入到这个所谓的4S店产品专供体系呢?这样的后市场企业至少在目前仍旧是寥寥无几,很多单品还是一片空白。因此,4S店可供车主选择的汽车用品非常有限,目前4S店并非是汽车用品销向终端市场的主阵地。

  随着北京治堵新策的逐步实施,以及对于其他拥堵压力非常大的城市(报价 图片 参数),如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等未来“治堵”所提供的借鉴与对车市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汽车用品进入4S店渠道进行销售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广阔的空间,并赢得了时间。随着4S店,特别是北京4S店未来经营压力增大的处境,未来4S店经营重点向后市场倾斜的可能性非常大,从短期利润指标与长期生存状态的诉求来看,相互磨合的周期将会缩短,4S店对后市场供应商的考察标准也会有所降低,采购需求更会进一步加大,因此,车主在4S店购买汽车用品将会成为一种常态,以往令人生畏、高得离谱的价格将会被日益增多的商品选择与残酷竞争打破僵局。

  由此来看,汽车用品实力企业要想进入4S店渠道,2011年正是最佳时间窗口,有意向4S店渠道切入的企业应做好战略调整与事先准备,时不待我,机会难求。北京治堵新政已为汽车用品企业进军4S店渠道打开突破口,4S店营销模式将在新政出台后骤变的可能性非常大。行业专家所预言的北京半数4S店将会死掉,有这种可能性吗?如果不思变,死掉的可能性是有的。企业的运营续存一切在于企业战略与决策,4S店还没有走完其历史使命……获得新生,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