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本站编辑01

三问北京现代:悬案五个月 谁在审案

从1月份到6月份,彭先生的途胜还未得到双方认可的处理。是信息沟通不及时,还是处理方式不当,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本报记者已经致函北京现代客户服务部。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跟进报道中,对北京现代客户服务部的回答进行反馈。

1.事故发生后,北京现代厂家相关部门及人员是如何处理此时的?对于消费者对鉴定结果不认可的情况,做了如何处理?

2.根据本报记者从国内某汽车投诉网站了解到,该名车主于3月份在该网站进行过文字投诉,该网站即时已将投诉资料已转交给北京现代客户服务部门。根据我报了解到的情况,北京现代在接到该起投诉后,并未与与车主直接或者间接联系。北京现代方面有没有对这起投诉做处理?处理时间及处理方式?

3.据车主提供的情况,他希望能够对事故车进行第三方鉴定,并希望能够由4S店或厂方对鉴定费用先行垫付,但此要求并未得到4S店接受。北京现代相关部门及人员对此事如何看待?对该车主的要求将如何处理?

律师说法:北京现代检测结论有待推敲

为了对这起自燃事件做出更专业的解释,记者联系到了北京同硕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维云。刚从天津进行过一场火灾事故调查回京的张律师从专业案情分析的角度,为记者解读了北京现代出具的事故车鉴定,以下是电话采访整理:
“这份鉴定书是有问题的。首先,根据北京现代出具的相关说明,所有调查结论有一个前提,即“车辆起火点位于事故车车辆右后轮处”。也就说是,接下来的“起火点附近”所有细节的检查,都是基于起火点判断正确的前提下。而根据事故现场图片,从右后轮开始燃烧的痕迹并不明显。关于起火点的判定,需要从当地公安局和消防部门这起事故的卷宗中再做调查和确认。如果起火点判断有误,厂家出具的鉴定作废,应该归属产品质量问题。

其次,对于调查结论中“线束、电路均未见短路、熔断痕迹”的说法有问题。电线短路产生电路过大不一定会造成线路熔断,但可能融化电源绝缘层的塑胶,电源发生短路,在链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热,引发可燃物燃烧,而不是电线本身燃烧。”

调查手记:无人审案,只有上访

新车买来不到两天自燃,这件事情放到任何一个车主身上都无法接受。同时,这件事情放到任何一个汽车生产厂家身上都诚惶诚恐。刨去烧得面目全非的途胜车带给车主的情感创伤,这个事件进行到此出现数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厂家在出了调查报告后,基本没有直接跟进此事。车主无法联系厂家,只有一次次往4S店跑,而4S以厂家的报告结果为准则,始终坚持“不认可就鉴定”,车主在4S店方面无法得到实际支持。消费者的“悬案”在汽车厂商处基本已经“盖棺定案”。如果事情继续下去,车主彭先生的起诉和鉴定行为是在给自己“翻案”,而“翻案”要付出的,是真金白银的代价。

姑且不论最终的鉴定结果是什么,单纯看待彭先生途胜车自燃事件的解决过程,车主的弱势与被动显露无疑。事情怎么算解决完了,谁说了算?事故发生后,谁会和消费者站在一起?无人审案是由于社会体制的缺失还是汽车生产方和销售方的“早早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