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本站编辑01

“召回”二字再登汽车新闻榜,回顾一个月来频发的召回事件,可以从长安福特福克斯“被召回”谈起。可以说,长安福特真是幸运,一场大有涉嫌“被召回”的召回事件,在刚刚要登上舆论潮头的时候,被随之而来的一股更大规模召回浪潮淹没其中。

5月31日,车主维权一年多、媒体集中曝光一个多月后,长安福特终于宣布召回09款福克斯,解决共计236643台福克斯轿车低速行驶突然熄火问题,并强调这是一次“对车主负责的主动召回”事件。

实际上,这个日期只是长安福特所作出承诺期限的最后一天。4月25日,央视报道了福克斯大面积的熄火故障后,迫于压力,长安福特在4月29日发表声明,表示会在5月31日前给消费者答复。

这样,原本被认为将是一起迫于消费者压力,企业“被动”召回的事件,依然被确认为“主动”。擦边球打得令外界难以心服口服。

但长安福特的幸运正基于此,在这天之后的近半个月时间里,太多汽车厂家站出来给福克斯“帮忙”,上演了一轮令人们眼花缭乱的召回大潮。从本田、雷诺、克莱斯勒,到斯巴鲁、通用、起亚,再到日产、三菱,几乎是从6月2日起,排着队的召回,涉及车辆从国外到国内,低端到高端,以至于各大网站汽车新闻召回一栏成为更新频率最快的页面。

眼花缭乱的召回事件中,人们把探寻原因的目光开始发散的各处,有说是汽车产业大规模制造惹的祸,有说是丰田召回事件影响加速了企业召回的主动性。

但我觉得,在这样大规模召回背景下,福克斯“被召回”事件背后,应该深思的是中国召回制度中仍存的大规模留白。

我们先回顾一下福克斯召回事件的始末:近一年的时间里,消费者不断投诉,“315电子投诉网”关于福克斯熄火的投诉帖子已经多达20余页,媒体也曾或多或少的予以报道,但长安福特最终出具解决方案的时候,仍可以主动召回自居。而在这期间的4月2日,长安福特因为某个小毛病主动召回118辆福克斯。

从118辆的主动召回,到23万辆的“被召回”,长安福特的做法可以理解,毕竟118辆主动召回不伤筋动骨,甚至还能带上“负责任企业”的帽子,可23万辆热销车型的召回就不同了。

但毫不客气的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召回制度正在成为企业用于“炒作”宣传自己的工具。即缺乏热点的时候,召回些车宣传一下,真到大问题,能拖就拖,反正离“被召回”很远。

究其原因,就是上面提及的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留白。一方面,与召回相关的法律制度目前在中国仍缺乏约束力。在国家质监部门认定缺陷产品的时间上,也没有明确的限定。

有相关专家透露,中国目前在召回制度上的设计存在空白,例如在收集、上报、记录汽车维修方面,没有一个相应的程序。而且由于主管部门在接到消费者投诉之后,要经过约见消费者、收集信息、专家评审、认定等诸多复杂的环节和过程,认定时间会很长,有的评定甚至需要一年时间。而这一过程目前也没有时间限定。所以,相关厂商迫于压力,便开始向主管部门提出主动召回。“所以说,在认定流程的时间限定上,还是需要不断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