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本站编辑01
轮胎召回制度将开启先例
自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锦湖轮胎大量使用返炼胶导致安全隐患问题后,锦湖轮胎仅公开发表了一份致消费者信。不少杭州车主非常困扰,对锦湖轮胎质疑不断。昨晚,他们终于等来了锦湖轮胎的回应。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节目上,锦湖轮胎道歉了,并表示召回所有违规产品。
轮胎事件不断“发酵”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跨国公司韩国锦湖轮胎的质量问题后,仅发表了一份致消费者信,辩称:“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因此简单通过视频中添加不同胶料的数量就判定我司违规操作,并不准确。”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无论是负责生产的一线员工、一线管理者,还是公司明文公布的作业标准,都不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而是按“片”。
3月18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
消息称,将“积极配合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查处,在行业内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日前更是被车企有关人士曝出其3C认证被吊销、如果再生产轮胎,要重新通过申请认证。
昨日,锦湖轮胎中国区总裁李汉燮承认,锦湖轮胎在天津工厂的确存在不按照公司内部标准进行生产的事实,称对没有按照公司内部标准生产的产品,在确定产品范围后申请召回,但对于消费者们最关注的召回具体时间、具体步骤,他并没有提及。
召回制度将开启先例
通常,在国内,轮胎使用出现问题,一般被经销商或厂商解读为“人为因素”。杭州一位的士司机表示,锦湖轮胎侧面出现容易起泡,4S店不会认为是质量问题。为安全起见,不得不改换其他轮胎。
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管方面,国内还没有明确针对轮胎的“三包”规定,轮胎的质保也是和整车分开的,而且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或许能改变当前尴尬局面,该条例由部门规章“升格”为法律法规,具备法律约束力。
其实,去年10月工信部已经制定了《轮胎产业政策》。该政策明确规范了各类经济主体在轮胎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行为,轮胎生产企业必须达到技术规范并实行“三包”服务的产品,方能进入市场,严禁经销无“三包”服务的轮胎。该政策还特别指出,建立轮胎(包括翻新轮胎)召回制度。
轮胎召回一直是处于“空白地带”,至今未见强制性规定出台。业内人士认为,“锦湖轮胎案”将开启国内轮胎召回制度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