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本站编辑01

锦湖轮胎“质量门”已经过去一周,相比国美、双汇这些“被迫”承担责任的企业,锦湖轮胎似乎更有底气。

针对央视的曝光,锦湖轮胎对此似乎并不服气,该公司在随后的声明中称,“我司关于返回胶料的使用制订有科学完善的生产工艺标准,且生产线都严格遵循标准进行生产作业,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因此简单通过视频中添加不同胶料的数量就判定我司违规操作,并不准确。”

笔者不由为锦湖公司能够想到如此“天才”的理由而感到五体投地,看来国人的人才真的不少。究竟央视“失误”还是锦湖“强词夺理”,相信作为看客的我们心中自有一把秤。

按理说,是非曲直到了这一地步,剧情上应该是质监总局登场,究竟是锦湖轮胎投机取巧,还是如是所说“央视判定失准”应该有个定论。可惜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相关部门却迟迟不给予答复——连发表“正在检测”的声明都没有。

是质检总局不作为,抑或是质检总局识大体、顾大局?在很多时候,相关部门的态度让我们这般斗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是我们的境界不够高吧。

按理说,在产品质量监督方面,哪怕央视再牛,也牛不过质检总局,毕竟质检总局是直接对质量问题进行执法的行政机关。但是从苏丹红、三鹿奶粉到地沟油,从丰田区域歧视性召回对待到锦湖轮胎,近期爆发的许多事件都不见相关部门的活跃身影,恰恰是媒体到是态度很积极。

在苏丹红、地沟油肆虐的中国特色市场,时常上演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日本核爆引发抢盐风潮,国内民众蜂拥香港抢购奶粉。。。。。。匪夷所思的背后民众的人心惶惶也突出了民众对市场的不信任,很显然建立市场的信心不能光依赖商家的“良心”,面对企业利润、原料成本高企等诸多压力,违纪行为成本的低廉也让商家不得不想一些小聪明。

但重拾市场信心的重任是否应该交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又该如何作为?

同样被央视曝光的健美猪事件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坚决查处,严肃追究责任,并成立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沁阳市分管副市长王六军承诺:不让一头有病猪流入市场,不让一斤含瘦肉精的猪肉摆上老百姓餐桌。

但很显然,副市长在拿政府信用开玩笑,又一次忽悠了老百姓。

这一连串的严查要求落到“健美猪”身上,却变成了走过场。河南省畜牧局会同孟州、沁阳、温县三地拉网式排查,初检合格率高达98.8%。沁阳在“3 15”当天对曝光的一家养猪场进行检测,结果未检出瘦肉精。而记者随后在排查过的养猪场调查,却发现养猪场仍在使用瘦肉精。

究其原因,无论声势浩大的拉网式排查,还是“3 15”当天的迅疾反应,都只检测了媒体曝光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按照农业部要求,瘦肉精日常监督检测以盐酸克伦特罗为主,同时兼顾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的抽检。看来,沁阳副市长的决心并没有变成行动上的精心与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