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本站编辑01

锦湖轮胎事件,让人们有理由质疑汽车企业的品牌建设信念。

在此之前,从媒体舆论看,汽车企业视品牌如生命。没有了品牌美誉度,也就没有了产品的生命线。但现在看来,仅仅一个轮胎就将企业品牌信念给动摇了。企业品牌诚信受到挑战。企业品牌是产品的装潢符号、宣传的花瓶,还是产品质量、信誉的核心保证?

由于执法力度等原因,从食品安全到出行安全,人们已经发现法律法规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对违法违规现象似乎已经无能为力,对三鹿奶粉锦湖轮胎酒后驾车等一系列影响公众安全的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无法做到有效杜绝。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尽管人们非常信任国外汽车品牌的美誉度和在这些品牌理念支持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可靠可信的,它们不会受到国内违法现象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侵扰,但一个锦湖轮胎事件,就将人们这种理想打破了。破窗效应已经扩散到合资汽车品牌。连纯净的合资汽车品牌也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污染了。

汽车行业和社会公众绝不会仅凭这一点就丧失对所有汽车企业品牌价值含量的信心。这是企业品牌纯度得以恢复的唯一机会。此时必须加强汽车行业的品牌建设,避免其它渠道零部件质量问题的出现而引发更大的信任危机。保持汽车企业品牌净土,还是有希望的。前提条件有四。

一、避免破窗效应

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想做法律制衡之外的超人,这个社会基本上就会脱离法律的制约。当你本人违法没有人追究或者很轻易的就会逃脱法律追究时,你受到不法行为侵害的时刻也就迫近了。

目前很多人群、很多企业,不是设法怎样守法,而是设法超越法律、逃避法律的追究,设法通过违法获利,更要命的是这种通过违法违规获利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惩处。很多人群和企业都在法律监管的范围之外。这就形成了破窗效应。不以违法为耻,却以违法获利为荣,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大家都在违法,你一个两个人守法又有什么意义呢?守法者不得好,老实人被欺负,法律宽恕邪恶,也不庇护守法者。法律的权威荡然无存。没有人会尊重法律。这样严峻的破窗效应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力。

捍卫汽车品牌净土,必须避免这种破窗效应。

二、避免“杀鸡逗猴”效应

当第一次杀鸡给猴看时,猴会吓得心惊肉跳。

但时代不同了,猴们聪明了。你杀第二只鸡,猴们还会害怕,当杀第三只、第四只鸡时,猴们已经习以为常,当成热闹看了,并不为惧,甚至以为你杀鸡是逗他们开心。如此“杀鸡逗猴”,破费了杀鸡的成本,有没有半点效果,反而让猴子们更加张狂。

曝光一个三鹿奶粉,食品安全事件并没有杜绝。曝光一个锦湖轮胎,更多轮胎的违法违规事件并不能杜绝,其威慑力还不足以让违规者自省自查自纠,而且连锦湖轮胎本身也不服。这样看,杀鸡给猴看,不仅猴不害怕,那鸡也杀不死了。

三、全面监督,均衡执法

避免“杀鸡逗猴效应”,就必须全面进行执法反思,严格刚性执法,不徇私情,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让违法者付出相当的成本;全面整顿行业质量,从头至尾、由点到面进行一次地毯式全面的行政管理、监督检查,查出问题,严格惩处;建立问责制度,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对行政管理者和执法者追究渎职责任。
请媒体对行业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公开报道,全面监督。

避免执法层面上的“抓倒霉蛋”现象。谁被抓了,只是偶尔失手的“倒霉蛋”,作为典型,为整个行业顶罪,整个行业一百家违法,只有一家被抓,其余99家安然无恙,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于是侥幸心理增强,违法行为丝毫得不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

如果全面曝光,全面监督,全面检查,就可以避免企业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形成家家守法的局面。

四、信息公开,信誉重建

企业应该公开相关信息,重建诚信。公开产品相关信息,公开原材料构成和选购渠道,在尊重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定期邀请社会人士免费参观工厂,并邀请媒体客观报道,取信于民,树立真诚、可靠的企业形象。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汽车品牌也是这样。一个好的品牌,没有好的法律环境,也会受到污染。

捍卫汽车品牌这块净土,汽车业界和舆论界,都应该有所担当。切不可见利忘义,自毁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