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网络来源 本站编辑01

在今年的“3·15”之际,20余家消费维权单位发出呼声:“加价售车属于国务院颁布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中关于‘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行为,理应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呼吁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处罚这一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加价售车现象的蔓延。”

3月14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罗湖分局发布的消息称,他们对一家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加价销售汽车的行为开出罚单:给予警告处分,没收违法所得1402124.8元。

上周,“加价售车或者变相加价售车违法!”的消息在网上出现后,引发了不少车友的激烈讨论。近日,记者在温州不少热门车经销展厅采访时发现,相较去年底高调的“加价售车”,近期已收敛很多。

记者首先致电路虎、奥迪、宝马、大众等热门车温州销售处,当问及一些热门车型加价多少时,对方均表示不接受加价,需要购车要到展厅下订单排队等车。随后记者前往假装买车,这些品牌4S店展厅的销售顾问也都让记者先登记下订单,如果要加价购车,则需向销售经理申请,没有明确表示加价多少。而就在今年2月份,像路虎、奥迪Q5、上海大众途观等车型,只要一到展厅,销售顾问都会很牛地说:“这车很紧,买车要加好几万元。”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车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购车爆发期,连续两年坐上了全球汽车销售老大的座椅。在一浪接一浪的购车狂潮中,有人得到了优惠,也有人因喜欢某款热销车型而不得不加价购车。市区的陈先生去年下订单预订了一款豪华车。等汽车上市以后,经销商却要求加价3万元,并称如果不买,可以无条件退款。陈先生看看实在没有其他中意的车型,最终也只有让商家少加一点买了。同样是这位陈先生,之前预订过另外一款豪华车,80万元的全款都打过去了,结果,经销商不给车,还和他商量,是不是赔偿他几万元,把这个单退了。陈先生一看有利可图,也就拿了人家几万元退单了。事后他才发现,他预订的那款豪华车市场上居然已经加价20万元了。显然是商家找到了另外一个买家,赚了更多的钱。
据温州“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统计,2010年至今共接到20多个关于加价售车的投诉电话。但记者从温州消保处了解到,目前温州还没有对加价售车行为做出过处罚,主要原因是缺乏证据。温州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孟清弟介绍说:“很多消费者投诉说哪家车行销售加价,可又很难提供证据,这也给调查取证工作增加很多难度,更可以说是连‘立案’都有困难。”

“不管加价是否违法,但加价售车首先对较早订车者明显不公平。”一名加价3万元才提到想要车型的沈先生说,之前媒体上也都呼吁和报道过很多次,但是车商的加价行为依然是“我行我素”,消费者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车型,只能听任车商牵着“鼻子”走。他认为,尽管目前深圳已经有所行动,但要杜绝加价行为扰乱汽车消费秩序,出台相关的法规非常重要,否则,仅凭协会联盟的相关呼吁,很难对“加价”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张衡 李建国

>>>短评

阻击加价
我们等!

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都希望在买卖中得到最大的利润。可是,唯利是图乃是对公平和诚信的践踏。

在目前某些车型出现卖方市场的时候,消费者如何不“被加价”?最好的办法就是“等”。上文提到的陈先生,目前或许很懊悔。因为他买车才两个月,而那款豪华车目前在温州市场已经出现了1万元的优惠。从加价到优惠,仅仅两个月而已。另外,有车行销售人员透露,其实一些对外宣称缺货、产能不足的车型,不仅厂家供货充足,经销商的仓库里也有现车,是商家非要制造紧张气氛,为加价创造条件。如果大家都不支持加价,都愿意等车,商家得不到加价的“实惠”,也就不愿意让车在仓库里呆着,尽早出库,盘活资金才是王道了。

当然,这也提醒消费者买车不要一根筋,看准了一个就不愿意更换。事实上,谁都明白,加价的车不一定是好车,高价的汽车,也不一定有高品质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