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衡阳汽车网 苏霓
扩张模式之争
一向布局稳健的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悄无声息的赶超,靠的是稳扎稳打的发展战略。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实际上代表了两种自主品牌发展路径,前者注重磨练内功的“产品竞争”,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圈地盘的“规模竞争”。
在盖世汽车网一项针对3000余位专业人士的调查中,半数以上认为自主品牌异地扩张并非出自企业真实战略布局需求,40%的人认为自主品牌非常态扩张会导致自主品牌企业“染上赚快钱的瘾,荒了主业”。
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些自主品牌钻政策空子赚钱,忽略了汽车本身的发展问题。”他指出,市场的高速发展和政府的扶持,让自主品牌难以抵挡异地扩张带来的利益诱惑。在中央政府努力推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进程、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这种大肆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一种急功近利的风气——实业之心冷却,而资本经营理念却日渐上位。
在盖世汽车网举办的全球第三届零部件高峰论坛上,奇瑞汽车研究院和吉利汽车研究院负责人均表示,他们正向技术研发转型。
正如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没有过多的扩张行为,坚持稳扎稳打的发展风格,专注汽车市场本身,都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均布局新能源汽车
在自主品牌上市公司中,均有新能源汽车概念,但分析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仍保持谨慎态度。
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主要是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控和电机,生产的车型有三厢四座的同悦纯电动轿车。2011年,公司在国家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大背景下,采用“私人定向购买”的创新型商业模式,顺利完成了585辆纯电动车批量进入私家车市场的推广运营。目前,公司已具备年产1万台新能源乘用车的产能和产品研发、试验能力,2015年将实现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规模。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去年也表示,除了现有汽车业务外,长城汽车将开辟电动汽车市场,估计1年后可作测试,2012年将面世。长城汽车将使用现有设备,并投入10亿元资金。
日前,中科力帆已与台湾中永公司签订了采购合约,后者将在台湾地区销售由中科力帆生产的纯电动汽车。此次首款纯电动车入台之后,中科力帆还将派出相应的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员,对在台湾的电动车销售服务工作进行支持,后续还有可能在台湾地区建立KD工厂,以加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目前比亚迪已经有1000台的纯电动大巴订单在手,每台大巴售价约200万元,预计2011年将给政府交货700台。2010年F3DM的销量为417台,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3台。
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第一上海证券陈晓霞认为,考虑到质量的稳定耐用性及产能问题、基础配套问题,预计私人用电动车还未到销售爆发期,目前仍处培育阶段。
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研发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前期都是依靠新能源汽车项目获取国家补贴,业务本身产生利润还需几年,但未来,新能源将成为汽车类上市公司投入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