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苏霓

四利益方争夺充电设施

  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大潮中,已经出现“跑马圈地”迹象。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多元化的充电站建设主体陆续快速呈现。这些主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电力巨头,也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石化巨头,还有国内及外资汽车企业。

  业内人士评价,电网推行“换电”为主的模式,背后则是将动力电池环节商业化、市场化运营,电网公司可扮演“电池运营商”的角色,同时也是最大的动力电池采购商,最后可能形成电网垄断的商业模式。

  除却两大电网公司,在汽车加油终端有着优势的石化巨头也跃跃欲试。

  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公关经理阎金华介绍,中海油与中国普天成立了合资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专门运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与此同时,普天海油还与浙江众泰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初开始在中国多个省会城市启动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中石化方面,也在今年2月与北京首科集团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汽车厂商也加入到充电站建设的队伍中。

  有消息称国内汽车企业比亚迪、奇瑞等就充电站问题欲与电力公司展开合作。塞德斯-奔驰也已经在国内7个经销网点安装了20个Elektrobay充电站,并计划安装更多。

  不完全统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正在全国大范围内展开:山东计划下阶段在省内建成9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 500个充电桩;吉林计划在长春、辽源建3座大型充电站,全省建设安装300个充电桩;江苏计划年内建设18座充电站;浙江计划年内建6座充电站和 500个充电柱;湖北年内将投资1.27亿元建充电站16座、充电桩300个。

  但有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原计划今年4月中旬完成建设充电桩100个,年内完成建设800~1000个充电桩以及6个充电站。但是目前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只有45个,而且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事实上,由于标准没有统一,“换电”的实施有很多问题未解决。因“跑马圈地”可能出现的充电设施建设方面“大跃进”,业内人士已经表示出了担忧。

  目前电池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还没有统一,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动汽车都不一样,包括电池尺寸、接口和布置方式等。加上相关行业标准目前多是地方性标准,在国家行标出台之后,按照地方标准建设起来的充电站(桩)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