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苏霓

在去年年底广州车展期间的一次营销论坛上,夏治冰在演讲中承认,比亚迪在渠道规范、指导方面不足,所以在快速扩张中管理有一些粗放行为。

  同时,夏治冰提出了整改方案,一是经销商数量投资控制,已有的1200家经销商将不再获准投资新店,原网络分成4个网络。“现在的渠道战略是不增加新投资人,在1200家店里做调整、淘汰和优化。”

  不过,夏治冰这一整改方案并没有得到完全执行,他因此被推向了 “经销商退网”事件的风口浪尖。

  利润下滑

  继2010年年度销售目标折翼后,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业务仍然没有走出阴霾。

  7月中旬,比亚迪发布2011年半年度业绩预报称,预计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3.63亿元,与去年上半年24.21亿元的盈利相差甚远。据比亚迪此前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下降84.35%。

  比亚迪把业绩下降的原因归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占据比亚迪利润43%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受单一最大客户诺基亚部分订单推迟,业务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但事实上,导致业绩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汽车销量的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连续6个月销量下滑,总销量仅略高于23万辆,要完成全年销售57万辆至60万辆的目标,压力很大。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拓展上,比亚迪设想的热潮迟迟没有到来。证券分析师认为,在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主要依赖电动大巴,但是由于公交采购领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而私人电动车领域受软硬件条件的制约,未来3~5年这部分业务难以突破。

  同时,电池的安全性也困扰着比亚迪。今年4月,杭州众泰朗悦纯电动出租汽车自燃事件发生后,7月上海雷博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的双电电动车再发自燃事件,故障原因主要是电动车所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出现了问题。接连出现的事故让公众对电池技术存疑的同时,也给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快速市场化蒙上阴影。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比亚迪对磷酸铁锂电池的不断投入,其产能仍处于爬坡阶段,同时过高的成本也令比亚迪电池业务难以快速放量,更难以实现有力的利润支撑。

  然而,新能源业务始终是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寄予厚望的领域,因此传统汽车业务的收益成为新能源业务的 “利润奶牛”,这或是汽车销售团队与比亚迪集团董事会层面之间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

  转型之痛

  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代工三大业务板块中,比亚迪都具有大资金量和人力密集的特点。在王传福描绘的“公司未来重点是新能源业务,但也兼顾传统汽车和电子产品业务”的战略转型中,也因为政策的不确定而推进迟缓。

  申银万国报告指出,电动汽车补贴延续性及归属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公司电动大巴K9及电动轿车销量存在低于预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