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南方都市报 苏霓
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略有下滑,但从2009年开始,随着“汽车下乡”、“以旧换新”以及“购置税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实施,自主品牌迎来了大爆发。200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57 .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4.3%。轿车销售747.3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市场的29.7%,市场份额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近5个百分点。
2010年,乘用车自主品牌销售627.30万辆,同比增长37.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0%,比上年提高1 .30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30万辆,同比增长32.2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9%,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的40.5%,一路提升,到2010年已经创下45.60%的新高;可见,一直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未能阻挡自主品牌前进的步伐,即使2011年受政策退出影响,自主品牌遭遇一定下滑,也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波折。
我国已制定了“十二五”大力鼓励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加上出口市场的广阔空间,自主品牌积累越来越深厚,以及新的公务车采购明确偏向自主品牌等机遇,自主品牌仍有很多机遇。
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所言,自主品牌代表中国汽车的未来,但自主品牌的突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可能需要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有优胜劣汰。但坚持下来了,就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和未来。
突围回到品质根源,质量稳定者才能得天下
俗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今年即使自主品牌陷入前所未有危机,亦有车企取得了不错业绩,着实出人意料。
上半年表现最为抢眼的自主车企是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23.839万辆,同比增长39 .9%,这一增速不仅大大超过了自主乘用车整体-6.92%的增速,甚至领先于多数合资品牌。
去年在乘用车市场初步站稳脚跟的江淮汽车,今年表现亦不错。江淮汽车累计销售各类汽车及汽车底盘268101辆,同比增长10 .07%,增幅均远高于整体市场。
地处浙江的吉利汽车,尽管7月销量出现了多达26 .3%的环比下滑,但1-7月,吉利共销售汽车23.5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8 .2%,完成了2011全年销量目标48万部的49.0%。
当多数车企在下滑困境中挣扎时,长城、江淮和吉利是三家相对来说要轻松得多;探究他们能逆势增长的原因,对于其他自主车企有较大借鉴意义。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自主品牌的短板在于核心技术,但实际上对其销售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品质。长城、江淮与吉利近年来恰恰大力抓品质,并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市场销量的上升是品质提升的结果。
今年以来,长城汽车陆续与马勒集团、法雷奥集团、宝钢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有人称之为“长城现象”。用长城汽车的话来说,便是确立以高科技装备和高性能设计为支撑,打造高品质产品的“三高战略”。
与长城汽车类似,江淮汽车联合300余家核心部件供应企业、400余家渠道合作伙伴,共同成立江淮乘用车品质保障联盟,力图从品质原点开始出发,以此赢得竞争。
吉利汽车帝豪品牌新车上市以来,其品质做工的提升,赢得了媒体记者一致认可;产品投放市场后,市场销量节节攀升。
出口冰火两重天,前七月汽车出口增速高达57.30%
如果说品质是自主品牌受认可的根本因素,那么大力向外出口,则成为其摆脱国内下滑困境寻找到的新蓝海。相比于今年国内车市整体5%左右的增速,今年前七月我国汽车出口高达57.30%的增速,完全冰火两重天。
今年以来表现出色的自主品牌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出口战略的成功。数据显示,今年1~7月,出口前五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分别为奇瑞、长安、江淮、长城和东风,出口量分别为8 .88万辆、5 .46万辆、4 .65万辆、3.94万辆和3.5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9.25%、51.68%、2.81倍、20.11%和39.22%,前五家出口企业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为58.37%。
这5家车企中,除奇瑞和长安外,其他三家自主车企今年都取得了产销量的高速增长。其中长安主要是受微车整体市场大幅下滑拖累,出口业绩高达52%;而奇瑞汽车前七月出口了8 .88万辆,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市场下滑的缺口。
“出口已经成为自主品牌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战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表示,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战略性出口而非投机性出口的意味越来越明显。
我国汽车出口仍在高速增长之中,未来随着出口占比例不断上升,出口量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将具有越来越强的战略意义。